跟朋友借的Denon耳道式,聽了之後才覺得我(run開的)SR60低頻算少的= =
飽經摧殘已有2年,雖然耳機主人素有潔癖,使用痕跡仍頗明顯。
(本人向來講義氣,朋友的耳垢也屬於他身體隱私的一部分,在此以馬賽克處理)




低頻量感實在驚人,且相當蓬鬆而不悶...
聲偏暖,略糊但高頻不刮(用2年還刮就奇了)
低頻下潛算深了,但略嫌肥大,其實人聲質還可以,不突出就是(很容易被低頻蓋過去)

朋友說他當初全新NT2K入手,還蠻超值的。
(據說他家人與台灣天龍馬蘭士有關係)



若說中低頻不夠Q,是跟SR60比...
與同級動圈入耳式相較,C551的中低頻很不賴了。
同樣是用單節膠塞,它的聽診器效應微乎其微,讚!
很挑訊源跟檔案...
我用ifp895播320K的王若琳,底噪極明顯,同樣檔案反而用IPC聽就很乾淨...
初聽印象不深,加上沒聽過什麼高階耳機,直覺很不錯...

以上是3月以前偶爾借來聽的心得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購入UM1再借來PK連續聽約1禮拜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先說優點:

1.真的鋁殼,不是塑膠鍍鋁(講此話的同時怒目瞪向躲在moshi袋裡的IPC)
2.聽診器效應極少(它既不是雙絞線也不繞耳,這跟它機殼開大洞有關)
3.兩歲了線皮依然軟Q絲毫無爆線之虞(不準,朋友很龜毛,不戴時勤於收進水餃包)

再說缺點:

1.低頻過量(有人認為低頻是C551的強項,但我認為有時候反倒是敗筆)
2.高頻延伸性差,人聲量少而後退。(有人說人聲薄而無渲染力,我認為整個很不解析)
3.鋁殼上的印字容易磨蝕殆盡(Denon消失了,R變成P、L變成I,仍在持續變化中)

不算優點也不算缺點的特性:

極...挑訊源、檔案!

這我倒完全沒想到,直到我插上ifp895聽320K的MP3,底噪相當明顯...
同樣檔案放在IPC裡背景就很乾淨...
再聽X-FI ElitePro的音樂創作模式,也是0底噪且聲音比IPC好很多

所以,上頭講的"缺點",幾乎都可以更換訊源與檔案格式做明顯的優化,然而...

UM1、ER6i的低頻完全輸給C551在我主觀看來還是不成立的
C551的低頻真的太多到有點變態!

一切都是基於,我平常隨身訊源就接SR60聽無損檔
買IPC前聽Panasonic SX410...
更早甚至line out到長物志白虎...
(用不小的箱子裝全套出門到處找壁插)

從來沒有一支像樣的耳道式(爆線的CK5在初聽SR60後就直接丟垃圾筒)
直到近年才漸漸跟幾位不怕耳朵髒的朋友互相交流...

竊以為若低頻=質/量,C551=6/8、C351=4/7、SR60=7/6 滿分10分
(全以run開後而論,其中SR60在夜闌人靜時低頻量感都再略上升0.5)

曾問過123,他們說UM1似乎只在中頻勝過C551
唉...果真如此...
耳道式耳機要聽到如耳罩式的聽感,恐怕得花費2倍甚至3倍的價格...
但實在太喜歡Westone美國製、透明殼、雙絞線、舒適度、可戴著睡...等特色...
又唯恐它的高靈敏會否於IPC上出現底噪,或是偏暖的聲底聽女聲不夠毒?

耳道式不變的價值就是隔音佳、機動性佳(完勝耳罩)
以這樣的不可取代性來看,耳道式的C/P值就沒那麼低了。

建議搭配:人聲靠前+音染的器材如Kenwood、SONY(不推薦A系列)...等
若有過暖、底噪問題,改服用iPod不太好也不太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(回味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C551有個讓我忘不了的好,那就是它對聽診器效應的抑制...
在日後多了解耳道式耳機的構造後
才知道現階段只有傳統動圈耳機腔體有辦法解決聽診器效應
而C551、C751、FX500這種加長筒頭、末端開大洞的設計,很類似音箱原理...
那就是耳膜、震膜與聽筒開口呈一直線,形成完美的空氣性結構(尤其是震膜後空間)...
是以C551的低頻聽來輕鬆自然,縱使量大也不頭昏...
還有它11mm的單體(動圈耳道中算很大、很夠誠意的)
裝在這麼小的鋁質切割殼實在是有夠誇張的...
arrow
arrow

    金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